国内车企迎“60天现金革命”

国内多家主流汽车制造商不约而同地发表声明,公开承诺将对供应商的支付帐期统一缩短至 60 天以内。

在 6 月 10 日晚间至 11 日凌晨,国内多家主流汽车制造商不约而同地发表声明,公开承诺将对供应商的支付帐期统一缩短至 60 天以内。这项集体行动,不仅是对国家新政策的积极响应,更深层预示着长期以来被视为常态的产业惯例将被打破,整个汽车供应链的生态系统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。

OIOInfo_Car_60_20250708

政策驱动下的产业觉醒

此次众多车企的集体行动,其背后有着明确的政策依据与推力。自 2025 年 6 月 1 日起,经过修订的《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》已正式施行。该条例的核心精神在于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,其中明文要求 大型企业在收到货物、工程或服务之日起,必须在 60 天的法定期限内支付相关款项。

告别漫长帐期 从根本改善现金流

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,汽车供应商,特别是处于产业链末端的中小企业,普遍承受着因漫长帐期所带来的巨大压力。 根据 2024 年的一份产业调查数据显示,中国车企的平均支付帐期高达 170 天以上,部分企业的帐期甚至超过 240 天,将近八个月之久。相关数据亦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,例如海马汽车的应付帐款周转天数曾高达约 206 天,产业巨头比亚迪约 146 天,吉利汽车则约 117 天。

在实际的商业运作中,供应商从交付零件、通过验收,到最终从车企手中实际收到现金,往往需要经历 6 至 12 个月的漫长等待。这使得他们的资金链长期处于极度紧绷的状态 ,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运营和员工薪资发放,不得不寻求外部融资,从而承担了高昂的财务成本,严重侵蚀了其本就微薄的利润空间。 将帐期统一缩短至 60 天,对广大供应商,尤其是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而言,无疑是一场及时雨。最直接的效益是其现金流状况将获得显著且根本性的改善。

财务成本的降低,意味着企业获利能力的提升。更重要的是,稳定且可预期的资金回流,将使供应商有能力与信心投入更多资源于技术创新、设备升级和人才培养,为整个产业的长远技术进步注入了新的、源源不绝的活力。

从成本转嫁到价值共享

对于主动做出承诺的汽车制造商本身,遵守 60 天付款的规定,绝非仅仅是为了应对政策的被动合规,其背后更蕴含着一项深思熟虑的、着眼于未来的企业发展策略。

首先,这项外部的变革压力,实则倒逼车企进行内部管理的精细化与数位化升级。 例如,中国一汽集团为确保承诺落地,已透过建立数位化云端平台,实现了从合约签订、发票匹配到最终支付的全流程监控,成功将过去需要 15 天的发票校验时间,大幅压缩至 3 天。

东风汽车则大刀阔斧地简化内部审核流程,将不必要的审核层级减少了 40%。这些措施不仅极大提升了支付效率,更成为企业推动供应链管理从粗放式走向精细化、智慧化转型的重要契机。

其次,在当前全球汽车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,特别是 新能源与智慧网联汽车技术飞速迭代的背景下,一个稳定、高效、互信的供应链体系,已成为车企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。 透过缩短帐期,车企能够与供应商建立起更为紧密与稳固的战略伙伴关系,这不仅能确保优质、创新的零件稳定供应,保障自身产能,更能促进双方在前端技术研发上的深度协同与合作。

此次众多车企共同承诺将帐期缩短至 60 天,是汽车产业发展模式从传统的「成本转嫁」,迈向更为健康、可持续的「价值共享」模式的关键一步。这不仅是一次性的合规行动,更是为整个产业实现高品质、永续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长期变革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4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图片

    暂无评论内容